首页

艾丝女主视频网

时间:2025-05-30 06:20:28 作者:吃下去的东西在这个时间内排出来,说明你的肠道很健康 浏览量:54018

  5月29日是世界消化健康日,也经常被称为世界肠道健康日,旨在提醒大家注意消化系统的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自己的肠道健康。

  同样吃一顿饭,有的人排泄很快,有的人排泄很慢,究竟哪种更健康呢?

  食物从入口(嘴巴)到出口(排便)所需的时间叫做“肠道运输时间”,运输得太快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太慢则可能让有害物质滞留,引发肠道问题。

  换句话说,一顿饭从入口到排泄出去的时间,不太慢也不太快最好,通常认为在 12~73 小时之间比较好。

  如何知道自己的肠道运输时间呢?现在就教你两个办法,不需要复杂的医疗设备,在家就能轻松自测,从而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的肠道健康!

  为什么肠道运输时间很重要?

  胃肠道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核心场所,也被称为人体健康的“晴雨表”。肠道运输时间主要包括胃排空、小肠运输和结肠运输。它的运输时间与血糖调节、饱腹感控制、肠道激素分泌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形成和功能都有密切联系。

  1 胃排空:影响血糖与饱腹感

  胃排空速度决定葡萄糖进入小肠的快慢,进而影响血糖波动和胰岛素反应。排空过快,餐后血糖飙升,增加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病的风险;排空较慢,则能平稳血糖,延长饱腹感,减少进食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如 β-葡聚糖、果胶)有助于减缓胃排空,改善代谢健康。

  2 小肠运输:决定营养吸收与激素分泌

  小肠运输速度影响葡萄糖吸收和 GLP-1、PYY 等肠道激素的释放。运输过快,减少葡萄糖吸收,同时促进激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饱腹感;运输过慢,则可能导致血糖升高餐后血糖水平更高,长期可能影响代谢健康。藻酸盐、果胶等可溶性纤维可调节小肠运输,改善血糖控制。

  3 结肠运输:影响菌群与代谢健康

  较快的结肠运输有助于排除有害代谢物,促进有益菌(如粪杆菌)生长,提升短链脂肪酸(SCFA)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并减少炎症。较慢的结肠运输可能导致菌群失衡,增加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不溶性膳食纤维(如全谷物、麸皮)能加快结肠运输,优化菌群,改善代谢健康。

  4 你的肠道运输时间正常吗?

  食物在体内的运输时间通常为 12~73 小时,平均约 23-24 小时,但个体差异较大,受饮食、生活方式、压力等影响。想了解自己的肠道节奏?试试甜玉米测试或蓝色便便测试,轻松掌握消化健康状况!

  如何自测肠道运输时间?

  分享两个超简单方法

  甜玉米和蓝色便便测试是在家就能进行的简单测试,计算肠道运输时间,让你快速了解消化系统的运作情况。

  1 甜玉米测试——直观又简单

  甜玉米的外壳含有不易消化的纤维素,能完整通过消化道并出现在便便中,因此可以用来测量肠道运输时间。

  测试方法:首先确保测试前 48 小时内没有吃过甜玉米,然后选择一餐吃一小碗煮熟的甜玉米(约 75g),并记录吃下的时间。随后观察便便中何时首次出现玉米颗粒,记录时间差,这就是你的肠道运输时间。

  2 “蓝色便便”测试——直观又有趣

  这种方法利用食用蓝色色素来追踪食物在胃肠道的运输时间,更加直观。

  测试方法:测试前需保持空腹,在 10 分钟内摄入蓝色蛋糕、蓝莓味果冻或蓝色运动饮料,并记录吃下的时间。当便便首次变成蓝色,就能知道你的肠道运输时间。

  3 如何解读测试结果?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可以根据时间长短来大致评估肠道的健康状况:

  · 少于 12 小时:可能存在肠道运输过快的问题,可能与腹泻、菌群失衡等因素有关。

  · 超过 73 小时或者一周排便小于3次:肠道运输可能较慢,建议增加膳食纤维、饮水量和运动,以促进肠道蠕动。

  · 12~73 小时:消化功能正常。

  两种方法都简单易行,能帮助你快速了解自己的肠道节奏,你也可以多次记录自己的肠道运输时间,找到自己的正常值区间当做参考。如果发现运输时间异常,可以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缓解压力,让肠道运行更顺畅!

  当然这种方法只能大概了解你的肠道情况,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消化系统情况,排查风险,还是去一下医院吧。

  作者丨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就菲律宾涉仁爱礁非法运补等问题向菲方提出严正交涉

12月8日,家住四川成都都江堰市城区的23岁视障女孩陈玉娇(小名娇娇)从小区打车前往都江堰离堆公园动车站,准备前往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花样跳绳训练。

9月中国非制造业经营活动运行平稳

荒漠化是全球性生态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合力应对。当前,《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正在沙特举行,大会设立中国馆,中国也首次在境外展示中国荒漠化防治和“三北”攻坚战成果。我们将继续认真履行公约责任义务,分享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实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和“G20土地退化倡议”远景目标、遏制土地荒漠化、建设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贡献中国力量。(完)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

小说《三十三岁的决心》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围绕一个普通“90后”女孩“王慧敏”展开,南方小镇出身、考研去北京、33岁依然每天通勤两小时,在北京做着普通营销专员的工作。通过对“王慧敏”家庭、学习、工作经历的描写,表现职场女性与年轻一代的困境与突围。

河北兴隆: 雾灵山秋意浓浓惹人醉

据中央社、《联合报》等台湾媒体报道,受物价上涨与经济因素等影响,岛内民众加薪及奖金发放幅度都跟不上,实质经常性薪资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都被通货膨胀抵消;去年更因出口严重衰退,加班及奖金发放缩水,实质总薪资也出现年减情形,且年减1.04%是2012年以来最大减幅。

美媒称王毅将访美 中美新一波高层接触来了?

据法新社报道,加兰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该市降雨不足,为波哥大市供水的两个主要水库的水位处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水平。

相关资讯
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 雄安新区打造高效便捷出海运输通道

一是缩短办证期限。公证法规定,除法定情形外,公证机构自受理公证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但从实际办证情况看,一些公证事项(事务)的办证时间是有压缩空间的。我们梳理了各地公证事项办结期限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力量、软硬件设施、办证需求等因素,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证明材料充分的公证事项(事务),制定了《公证办理提速清单(2024年版)》,将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工作日或者10个工作日。其中,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公证书的公证事项共24类81项,10个工作日内的共13类69项,分别占公证业务总项的36%和30%。同时,我们鼓励各地公证机构采取创新申请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加强业务协作、推进信息共享等措施,进一步压缩出具公证书的期限,有条件的公证机构尽可能实现“当日出证”“当场出证”。二是拓展“一证一次办”。总结2017年以来“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经验,我们制定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公证事项(事务)清单(2024年版)》,对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当事人只要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只跑一次公证机构即可办好公证。与“最多跑一次”工作相比,公证事项范围由9类22项扩充至31类84项。三是推进“一事一站办”。对于需要多个部门办理,关联性强、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我们鼓励公证机构集中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比如,通过与不动产中心互设办事窗口、互嵌功能模块、联通服务系统等方式,实现“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站办好;通过“公证+领事认证”联办,实现涉外公证和领事认证“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为人民群众提供“省时、省力、省心”的公证法律服务。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